2020年8月5日 星期三

第一章、COVID-19(新冠肺炎)命名的緣由來龍去脈


一、2020年農曆年(1)前後,中國武漢爆發不明原因肺炎,稍後其禍首被

認為一種以前不曾見過的冠狀病毒。有關此病毒之命名,之前曾有人猜測,世界衛生組織(WHO)會不會比照同樣由冠狀病毒引起的「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而把這個新疾病命名為「武漢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

但是最後世界衛生組織卻宣佈此肺炎的正式名稱為「COVID-19」,COVID-19,乃是CoronaVirus Disease 2019的縮寫。中文名稱翻譯為「新冠狀病毒」。「新」乃是相對於之前發生的SARSMERS的舊型冠狀病毒而言。

二、以往傳染病命名難離地域政治文化因素

新冠疫情在中國武漢先爆發,名稱卻如此「去中國化」,這是有些典故的。其實歷史上諸多傳染病的命名,一直離不開政治文化因素,某些帶有國家、區域、動物名稱的命名,也曾引起特定國家和人民抗議,甚至導致無辜動物遭受不必要的撲殺,也容易讓人誤以為疫情僅限於某些區域。舉例如下:

1. 疾病命名曾經被抗議的傳染病很多,其中之一為「退伍軍人症」。1976年夏天,美國退伍軍人在費城辦聚會,釀成221人染上肺炎,34人死亡。後來美國疾管中心確認是會場水源受到病原菌汙染所致,故命名為退伍軍人症。美國退伍軍人相關團體曾提出抗議,但傳染病名稱一旦通用就很難再行更改。



2. 近年因傳染病或病原命名引起抗議的還有印度「新德里一型」的例子。2013年頂尖醫學期刊「刺胳針」發佈有種超級細菌,可能造成全球性威脅,因部分感染者曾有印度旅遊史,故研究人員將之命名為「新德里一型」,引發印度公衛醫學專家群起震怒砲轟,雜誌編輯只好公開道歉。

3. 2009H1N1流感病毒 被稱為豬流感,埃及政府因此下令宰殺全部的豬,但事實上,病毒雖然最初是由豬傳給人,但最後卻是人傳人。然而埃及全國的豬都已經被殺光了。由於回教徒認為豬不潔,不可能有回教徒養豬吃豬肉,因養豬的人清一色都是基督教徒,吃豬肉的人當然又是非回教徒,因此豬流感又與宗教扯上了關係。

 

三、MERS-CoV改變全球命名原則

1. 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CoV)的出現,則是改變疾病命名原則的關鍵。20129月出現全球第一例後,因個案大都曾去過中東,故WHO以「中東」來為此病命名。中東多國表達高度不滿,向WHO抗議,WHO遂於2015年公佈日後疾病命名新原則,希望最大程度地減少疾病命名對國家、經濟、人民和動物的不必要負面影響。

2. 檢驗技術不發達的年代,很多疾病的命名會帶入最早發現的國家、最早發現的科學家名字或國籍。例如,日本腦炎是因為最早在日本分離出病原體、德國麻疹是由德國醫師辨別其出疹之特殊性、伊波拉病毒最早發生於西非剛果的伊波拉河流域;挪威的漢生醫師,發現導致痲瘋病的痲瘋桿菌,因此痲瘋病又被稱為漢生病。

3. 如今(2020)檢驗技術已經進步快速許多,可以直接根據病毒本身的性質來命名。以這次的新冠狀病毒為例,只要花8小時就可完成廣泛的冠狀病毒核酸檢測,一天可以做出基因定序。WHO這次根據病毒的類別和發現年分來為新冠肺炎病毒命名,可謂相當精確,亦避免了不必要的困擾。

4. 2015年因中東呼吸症候群而新確立的「五不」原則
國際組織在2015年才正式確立可避免「歧視」的疾病命名原則,WHO、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和糧農組織(FAO)這3個聯合國組織商議後,就共同確立了這套新命名原則,指出除非過去相關疾病的名字已被廣為使用,否則日後有發現新的疾病時,最好依據這「五不」原則來為新出現的疾病命名,「五不」原則的重點,就是指有5個類別的字眼最好避免使用,包括:

(I)地方或國家名字(如德國麻疹)

(II)人名或特定類別的動物(如漢生病、豬流感)

(III)食物名字

(IV)跟文化、人口、產業或職業有關(例如「退伍軍人症」)

(V)引起不必要恐慌(例如「不明」、「致命」)



四、世衛組織解釋將新冠肺炎命名為「COVID-19」之緣由

為病毒命名這個緊急的任務,是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axonomy of Viruses的責任。

 

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的召集人,病毒學教授本傑明·紐曼(Benjamin Neuman)說,此一次病毒的命名需要根據2015年確立的五不原則來進行。

 

本傑明·紐曼在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特克薩卡納分校(Texas A&M University-Texarkana)領導生物科學,他與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其他10名成員,共同決定商討新病毒的名稱。

 

約翰斯·霍普金斯衛生安全中心(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Health Security)的高級學者克利斯蒂爾·沃森助理教授(Crystal Watson)說:為新病毒命名需要非常謹慎,必須要經過跟所有成員充分交換意見及反覆討論後才能達成共識

 

紐曼說,團隊花了兩周來討論新病毒的名稱,最後花了兩天時間投票作出最後決定。

 

他們已向科學期刊投稿,交代新病毒名稱的由來,並在極短時間內刊出公佈。

 

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希望,新名稱除了有助於公眾瞭解病毒,也讓全世界都不用再浪費時間爭論和產生不必要的誤會,可以專注於抗疫。

 

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由10位病毒專家所組成,做成決定後,交由世界衛生組織(WHO) 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在日內瓦向媒體宣佈:「我們現在這種疾病有名字了,就是『CoronaVirus Disease 2019,縮寫為COVID-19』」。

 

不過此命名又引起美國總統川普的譴責,他認為WHO總幹不把病毒命名為〝Huhan Virus〞或〝China Virus〞是在偏袒中國,事實上,此COVID-19病毒的命名,是由以美國微生物學家為主的學者群,所組成的委員會主導的,WHO總幹事只是負責對外宣佈而已。

 

Corona(Co)為冠狀之意,Virus(VI)為病毒,Disease(D)為疾病,19則代表在2019年出現的新品種冠狀病毒。此病毒之所以被稱為〝冠狀病毒〞,乃是由於這病毒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時,形狀外表呈現出王冠般的尖刺。

 

歷年來某些種類的冠狀病毒,本來就會引起人類的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但是2019年所出現的這新品種冠狀病毒COVID-19,與舊型的冠狀病毒(MERSSARS)DNA基因上並不一樣,COVID-19MERSSARS都兇猛得多。

 

 

五、英文COVID-19名稱已經統一,但中文名稱仍各表

1. COVID-19的名稱是由聯合國WHO〝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的十位病毒專家所共同決定的。

 

目前世界各國媒體,都一律採用WHOCOVID-19命名(中文:新型冠狀病毒)的名稱,但是美國政界,尤其是美國總統川普在公開場合上,一直說那是中國病毒(Chinese Virus),但是美國各大媒體並不買川普的帳,大家還是一貫使用COVID-19的名稱。川普一直表達對WHO總幹事譚德塞的不滿,認為譚德塞心向中國,要終止對WHO的經費支助。川普在2020年的G7會議上,更提出要把COVID-19改成China Virus的臨時動議,但並無國家附議。

2. 但是中文媒體上的名稱就比較多樣化,不論在紙面、電子媒體或互聯網上,都有不少人使用「武漢肺炎」或「武漢病毒」的名稱,不過還是以使用「新冠狀病毒」或「新冠肺炎」者居多。

3. 台灣衛福部官網上到了202098日,仍將COVID-19稱之為「武漢肺炎」,請見以下截圖:

 


4. 台灣醫師公會全聯會的官網及對內外所發佈的訊息中,迄今亦仍以「武漢肺炎」稱之,請見以下截圖:

5. 無獨有偶,「共同對抗COVID-19美台聯合聲明」中,也是使用「武漢病毒」的名稱,與川普要求WHOCOVID-19改稱為”Chinese Virus”的要求遙相呼應,似乎也隱約聞到了中美台之間較勁的煙硝味。

6. 曾幾何時病毒、疾病竟然也會跟政治意識型態沾上邊,令人會心一笑,作者目前正在密切觀察,川普何時才開始不再口誤,台灣衛生署及醫師公會,將來是否有可能把官網上的「武漢肺炎」改成「新冠肺炎」。這樣的追蹤觀察,也為平淡生活增添了一絲的樂趣。

7. 有些台灣網軍喜歡在網路上發表對WHO總幹事譚德塞的批評,引發譚德塞在202038日的記者會上,狂罵台灣3分鐘,說抹黑批評他的人大都來自台灣,還有台灣人用negro(黑鬼)的稱呼來羞辱他。WHO總幹事的開罵,著實為台灣增加了不少的能見度。但是對非洲朋友來說,會不會有反作用就很難說了。

8. 病毒是中性的

個人是覺得既然WHO已經透過專業公正的程序,給它取了正式的名字,就不想再花費時間精力,作政治立場或情緒上好惡的表態。

 

病毒只是生物的一種。至於它是天然突變的,抑或是人工製造的生化武器?將來自有水落石出的公論,或許永遠不會有答案;至於「病毒政治學」就不必加以理會了,因為醫師心目中的病人都是平等的,不可能先行篩選出政治顏色被自己認可的患者,才決定是否給予治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