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4日 星期二

第三十七章、低蛋白飢餓療法,可促進細胞自噬抗病毒


一、應付病毒感染,必須內外夾攻,裡應外合
人體遭受新冠病毒感染之後,是否會惡化成重危症,是沒有辦法加以預測的,既然無法預測,又沒有適合的藥物可以殺死病毒,那也不能任由其自行發展惡化死亡或坐以待斃呀! 總該另外找些真正有效的辦法吧!本書所推薦的新冠病毒中藥氫氧氣救命自然療法,就是採用裡應外合,內外夾攻的有效療法。

治療新冠病毒感染,最重要的外來的助力就是服用一千八百年前,「醫聖」張仲景的一系列清肺排毒湯抗瘟疫配方,張仲景的中藥以及針灸此次在中國新冠戰役中得到全面的採用,其中鍾南山院士最為推薦的中藥是「蓮花清瘟膠囊」。不過由於國情法令不同,在大陸合格的中藥「蓮花清瘟膠囊」,並未曾在美國獲得FDA認證,有些私人進口到美國的蓮花清瘟膠囊悉數沒收銷毀。

台灣方面,也有衛生署「中醫藥研究所」獨家研製的「台灣清冠一號」中藥可作為臨床使用。

另外一種外來助力就水電解氫氧混和氣(2H2+O2)。吸入氫氧混和氣也受到大陸中央醫療主管的全力推薦,部份醫院也有採用高劑量維他命C注射。

內應方面,首先就是採用短期間斷醣生酮飲食,逼迫肝臟的抗發炎藥物(BHB酮體)工廠全面開工,製造出大量可以抑制發炎體(inflammasome)所導致發炎反應的β羥基丁酸(Beta Hydroxy Butyrate,BHB)BHB就是酮體的一種。另外一內應就是採用可啟動細胞自噬作用(autophagy)的短期間低蛋白飢餓療法。

二、低蛋白質飲食可促進細胞自噬作用抗病毒
蛋白質攝取的調控,則與促進細胞自噬,提升免疫系統的抗病毒能力有關。適當的「斷食」(fasting)、「辟谷」有益於健康的說法,不但存在於數千年來的中華養生文化中,印度醫學及西方古典醫學中,也都有類似記載與流行,但是現代西方臨床醫學界,對於此類說法一向來都是表現出謠言止於智者的堅定態度。一直到了2016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揭露證實了生物在飢餓狀態下,反而會激發人體細胞積極的求生潛能之原理,並以實驗加以證實。這一向來被認為有爭議性的說法,才就此一槌定音。
大隅良典所獲獎的研究結果,是細胞自噬(autophagy)原理及實證,尤其是粒線體自噬(Mitophagy)功能。

大隅良典的細胞自噬理論,是建立在蛋白質攝取不可過多的基礎上,也就是蛋白質的攝取量,每天每公斤理想體重不可超過1公克(<1gm/kg/day),若超過了,細胞自噬功能就會受到抑制,而細胞自噬功能的減弱,則與衰老及多種退化性疾病,如阿茲海默症、巴金森氏症,甚至與癌症息息相關。
人如果能刻意經由限制蛋白質的攝取量,故意營造出一種身體已經陷入蛋白質不足的饑餓狀態訊息,免疫細胞得到這訊息後,就可以促使免疫細胞啟動更強的細胞自噬(autophagy)及粒線體自噬(Mitophagy)機制。

人體有60兆個細胞,大部份細胞內都有粒線體,粒線體就等於是細胞的引擎發電機,一部車子通常只有一部燃燒汽油等燃料的引擎,而細胞引擎則可以同時使用葡萄糖、酮體(來自脂肪)及胺基酸(來自蛋白質)作為燃料。

引擎發電機對汽車而言,具有絕對的重要性,它一旦故障,車子就會熄火拋錨,因此造物主在設計時,不會安排細胞只有一個引擎,而是每個細胞擁有高達1000-2000個,甚至更多的引擎(粒線體)

車子引擎必須定期進行保養維修,而人體60兆個細胞中的數千個引擎(粒線體),也是必須日以繼夜的隨時隨地進行維修工作,才能有效率的運作。

車子的引擎發電機若老化了,其燃燒效率就會變差,因此所排出的廢氣就會比較多,例如會冒黑煙而無法達到驗車標準,細胞粒線體若老化,也會產生燃燒不完全而排放的自由基等廢棄物也會增多的情形。

海陸空軍、工兵、警察、消防部隊等,是保家衛國,維持社會治安機構的成員,保衛人體健康安全的機構就是免疫系統,免疫系統的種類成員也頗眾多,例如白血球(總稱)、淋巴球、殺手細胞、巨噬細胞、肥大細胞等等皆是,相當於維持社會治安的機構成員。

蛋白質並不是好的燃料,其作用只是作為建構起整體細胞硬體結構的建築材料,就好比蓋房子時所採用的鋼筋水泥砂石磚塊。

人的成長發育到了青春期,粒線體的功能最為旺盛,可是到了中年以後,粒線體(引擎)的功能就開始走下坡了,不但有些粒線體的功能減弱,甚至有些就直接損毀報廢了。現代西醫病理學專家都認同,幾乎所有疾病之發生,都跟粒線體的年久失修,功能退化,甚至凋萎有關,尤其是各種腦神經細胞退化性疾病,如阿茲海默症及巴金森氏症等,更是神經細胞自噬功能停擺的典型代表。

人體免疫系統細胞,會定期的巡視正在埋頭苦幹的各種器官細胞,對於受損的粒線體立即進行維修工作。蛋白質是人體修補粒線體時所需要的重要原料。

如果人在飲食中的蛋白質隨時足量攝取,有了豐富的蛋白質,免疫系統就可以好整以暇,好像公務員依法行政般,常規性的利用蛋白質來修復粒線體及所有的細胞器(organelles)。粒線體是最重要的細胞器之一,因為粒線體可以產生電力ATP,供應給所有的細胞器使用。所謂細胞器就是一個細胞內的各種功能各有不同的「零件機組」,而所有胞器所需要的電力(ATP),都依賴粒線體供應。

 


上圖: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細胞器

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細胞器:1.核仁2.細胞核3.核糖體4.囊泡5.粗糙內質網6.高基氏體7.細胞骨架8.平滑內質網9.粒線體10.液胞11.細胞質基質12.溶體13.中心體14.細胞膜

胞器可依各自擁有膜的層數大致分為三類(廣義的胞器還包括囊泡及核小體等):

l   雙層膜內共生體胞器主要包括粒線體等;

l   單層膜胞器主要包括內質網、高基氏體、液胞、溶體及過氧化體等;

l   無膜胞器主要包括核糖體、中心體及穹窿體等。

人如果刻意在一安全的短時間內,把蛋白質攝食量調整到低於日需量時,或於短暫數日內完全斷絕食用蛋白質時,整個免疫系統就會警覺到「荒年」的到來,於發起總動員,把那些尚未壽終,但已經呈現老舊破損細胞器上的蛋白質等零件,提前拆禦下來作為原料,用來修補或重建成新的細胞器、粒線體。

細胞中具有最重要發電功能的粒線體,也是可以經由粒線體自噬機制(Mitophagy),把老舊的粒線體吃掉,再用它的原料來重建一個新的粒線體細胞引擎,這就是粒線體再生。人的粒線體只要能持續不斷的再生,人就不容易衰老或生病。

免疫細胞在跟病毒作戰的過程中,也必定會受到傷害,細胞自噬及修復機制的啟動,對於免疫系統戰鬥力的提升,肯定是有正面作用的,就好比把受傷的士兵醫治好後再重返戰場。自噬作用甚至可以清除入侵的病毒,把已經受到病毒感染的生病(已被病毒寄生)細胞分解掉,失去外膜裸露的病毒DNARNA,就失去再感染其他正常細胞的能力,這一工作乃是由自然殺手細胞(Natural Killer Tcell,NK Tcell)來擔任的;NK Tcells的另一功能,是直接殺死已經由正常細胞突變,變節成為叛徒的癌細胞,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適當的斷醣生酮及低蛋白飲食,對於防範癌細胞擴散也有效果的原因。

不過,長時間過度的不當低蛋白低熱量飲食,也會帶來反效果,例如因飢荒而長久挨餓,導致的惡行營養不良,又稱嚴重蛋白質缺乏症(Kwasiorkor),會引發身體分解內臟,如心臟、肝臟蛋白質的副作用,引起心臟及肝臟衰竭。

作者只是把清水斷食、斷醣生酮及斷蛋白質飲食,運用在治療特定疾病的臨時手段,但並不認同突發奇想的靈修式長期斷食。


三、何謂常蛋白質飲食

碳水化合物佔熱量來源的50%、油脂佔40%、蛋白質佔10%的常醣常油常蛋白質食物成份比例分配,才是人類所必須遵循的正確飲食方法,以上50%40%10%的比例,是得到全世界的營養醫學界所確認的,這比例跟10個月

大嬰兒所喝的人母乳比例(46%47%7%)是相近的(見下表)

人類熱量來源之成份

Carbohydrate

澱粉、碳水化合物(葡萄糖、乳糖)

Fat脂肪

(多單元不飽和及飽和脂肪)

Protein蛋白質(必需及非必需胺基酸)

飲食內涵

人母晚乳(嬰兒10個月大)成分所佔總熱量比例

46%

47%

7%

母乳DNA

Normal Diet

(正常飲食)

50%

40%

10%

常醣常油常蛋白質飲食(地球人類正常飲食)

 

四、如何計算您吃下多少蛋白質
計算食物中蛋白質的含量時,是指蛋白質的乾物量,也就是必須先把生鮮食物中的水份扣除,例如一粒60公克重的雞蛋,因為它含約8成的水,因此減去48公克的水之後,這60公克重的雞蛋之乾物量只有12公克,其中一半(6公克)為蛋白質,另一半為脂肪。
瘦豬肉、雞肉、魚肉等肉類,其蛋白質(乾物)含量大約在20%上下,也就是說吃下100公克左右的肉類,大約可以得到20公克左右的(不含水)蛋白質(見下圖)

常見主食的營養成份及熱量  單位:100公克

 品項

 熱量

 (大卡)

 水份

 (g)

 蛋白質

 (g)

 脂肪

 (g)

 碳水化合物

 (g)

 膳食纖維

 (g)

 白米

355

14

7.5

0.9

77.2

0.3

 糙米

364

12.2

7.9

2.6

75.6

3.3

 白飯(乾硬)

183

55.6

3.1

0.3

41

0.6

 白飯(濕軟)

122

68.6

2.7

0.3

28

0.4

 意麵()

288

26.8

10.1

1

60.1

4.5

白吐司麵包

299

32.5

9.4

7.5

49

2.2

 地瓜

85

78.3

1.6

0.1

17

3

 馬鈴薯

76

80.9

2

0.1

14.8

2.2

 瘦豬肉

 (前腿)

115

76.7

20.1

3.2

0

71

 黃豆

446

8.54

36.49

19.94

30.16

 

 豆腐

76

 

8

4.8

1.9

 

 雞蛋

160

74

14.8

11.6

1.3

 

上表:常見食物的營養成份熱量表

 

在營養學上來說,正常飲食是建議蛋白質可以佔熱量來源的10%,也就是說一位理想體重70公斤,每天需要2000大卡熱量者(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30大卡),他所需要來自蛋白質的熱量為10%,也就是200大卡。

 

由於一公克的蛋白質可產生4大卡的熱量,因此200大卡相當於50公克(乾燥)的蛋白質(200大卡÷4大卡=50公克)

 

不過成人每天需要有10%的熱量,來自蛋白質的營養專家說法,其實已經是高估其需求量了,因為由母親分泌出來餵食10個月大嬰兒的母乳中,蛋白質才佔熱量的7%來看,其實70公斤成人所真正需要的優質(指各種必需胺基酸成份含量完整)蛋白質,只要5%(25公克蛋白質)就足夠了。

 

25公克的蛋白質,相當於一片3-4支手指大小的腔肉、排骨肉或一隻小雞腿,或100公克的黃豆等豆類,因為100公克黃豆的蛋白質含量就高達36.5公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