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4日 星期二

第三十五章、可強化免疫系統的常醣常油常蛋白質正常飲食


一、人的正常飲食就是「常醣常油常蛋白質」飲食

汽車的燃料常呈現多元化,如柴油,9295汽油、酒精、天然氣等可擇其一,在汽車設計製造之初就已經決定了其燃料種類。汽車通常只選擇多種燃料中的一種。

 

但人體這部車,則是同時裝設了三部可燃燒各種不同燃料的引擎內燃機,其中一部燃燒柴油(相當於葡萄糖),一部燃燒汽油(相當於食物中的脂肪酸),第三部是燃燒機油(相當於食物中的蛋白質胺基酸)

 

人每天的食物中,葡萄糖、脂肪酸、胺基酸三者,應該各佔人體熱量來源的50%40%10%的比例,這是人體的基因DNA規定的,就好比車子設計時,就設定好此車該採用什麼燃料一樣。人吃食物時,如果能按照這比例來吃,那就叫「地球人類正常飲食」或簡稱「正常飲食」也叫「常醣常油常蛋白質飲食」。這樣人體這部精密的機器才能「經久耐用」,維持正常的免疫力。

 

以上50%40%10%的比例,與母親分泌給一個10個月大嬰兒的母乳成份比例(46%47%7%)是相接近的(如下圖)

上圖:「常醣常油常蛋白質」正常飲食及母乳成份比例

 

人除了每日攝取的總熱量必須有所節制,應按每日每公斤理想體重需要25-30大卡熱量,來決定食物的量之外,那種燃料該添加多少的比例,則是在人體基因設計藍圖上,就已經規定下來好了。人進食的目的是為了得到健康及維繫優質的生命,因此人對食物的態度,應該像對您買來的車子一樣,該按什麼比例加什麼油,最好乖乖的按照原廠手冊的規定來做,人如果毫無節制的暴飲暴食亂吃,就好比車子亂加油容易故障。

 

作者也曾於2018年撰寫了一本「生酮飲食的疾病斷根法」一書,在博客來書店可買到。在這本書中,作者所強調的是所有身體健康,尚未罹患代謝症候群等疾病者,都必須執行「常醣常油常蛋白質飲食」的正常飲食,也稱之為「常醣常油常蛋白質生酮飲食」才能長保健康,但是很多人看到「生酮」二字就覺得害怕,對「生酮」常會有負面的觀感,其實人類母親分泌給他10個月大嬰兒喝的母乳,油脂()就佔了47%,由於8個碳以上的長鏈脂肪酸,無法直接被細胞所利用,必須要由肝臟把脂肪酸轉化成4個碳的酮體(BHB,AcAc),才能進入細胞成為細胞的燃料,母親對嬰兒的正常授乳期可達十二個月,也就是說人類嬰兒出生到斷奶,吃的都是「生酮」食物。

 

只是由於阿金等人的誤導,以及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容易罹患的「酮酸中毒」,常常令一般醫護人員對「生酮」一詞產生誤解,導致「聽酮色變」,尤其是「見酮色變」。所謂見酮色變,就是說一旦見到受測者的尿液中出現了一價(+)的尿酮體,或血液中出現了0.2mmolar/L以上(一般人都在0.1mmolar/L以下)的酮體時,就誤以為那是異常。但作者本人及多位執行斷醣生酮飲食多年的醫師、營養師朋友,都刻意把本身的尿酮儘量維持在3(+++),血酮維持在2-3mmolar/L之間。

 

醣:油脂:蛋白質=50%40%10%的「常醣常油常蛋白質」的食物攝取比例,雖然是置諸四海而皆準的黃金比例,但是絕大部份人在吃東西的時候,卻很少有按照這比例來吃,通常不是醣類(碳水化合物、澱粉)吃過多,而油脂吃太少,就是蛋白質吃太多。

 

不但是一般民眾不按照此比例而常亂吃一通,有很多所謂營業健康專業指導推廣人員的認知,也經常錯得很離譜,茲舉例如下:

1.          三酸甘油酯過高的主要原因,是澱粉(葡萄糖)吃太多,但此類患者通常會被錯誤的建議要少碰「油」,正確的指導,應該是要「限醣」而且要吃到「常好油」。

2.          脂肪肝的成因,乃是因為澱粉碳水化合物吃太多,用不完的葡萄糖就被轉換成脂肪,儲存在肝臟,才演變成脂肪肝,這類脂肪肝患者也常會被錯誤的建議要少吃油。而我們認為對脂肪肝患者正確的飲食建議,應該是「限醣」而吃「常好油」飲食。

3.          必需脂肪酸(Omega-36)若攝取嚴重不足,常會引發各種神經精神或自律神經失調疾病,例如由於製造血清素的原料不足,而引發憂鬱症,這類患者常在攝取足量的必需脂肪酸之後,就得到迅速改善。

4.           

免疫系統失調者最容易受到新冠狀病毒感染,而保持免疫系統能正常運作的不二法門,除了食物中的總熱量不可過多之外,同時食物中醣、脂肪、蛋白質的比例也要正確,也就是必須要吃到常醣常油常蛋白質正常飲食。

 

二、錯誤的「葛森飲食」(Gerson Therapy)

流傳健康飲食界長達百年(1881-1959)之久的「葛森飲食」(如下圖),就是極端錯誤的「高醣低油脂飲食」的典型代表,但是到了2020年,仍然有許多不明就裡的盲目追隨者。這種錯誤飲食極易導致糖尿病、三酸甘油脂過高、脂肪肝及高血壓等疾病;好油脂,尤其是必需脂肪酸的嚴重不足,容易引發各種精神神經疾病,尤其是退化性腦神經疾病,如巴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等。

上圖:高醣低油脂的葛森(錯誤)飲食(資料來源:https://reurl.cc/E7ad30)

 

三、錯誤的傳統素食

傳統素食者雖然蔬菜吃得夠多,但主要的熱量來源還是以碳水化合物澱粉為主(如下圖),至於油脂的攝取量,通常只佔熱量來源的15-20%,同時所吃下的油脂又以飽和油脂肪酸居多,Omega-6也過多,Omega-3反而非常不足。有些素食大食堂為圖烹調上的一時方便,採用油炸方式的食物也偏多。

 

作者也認同人並非一定要吃肉不可,妥善搭配的植物性蛋白質其實是優於動物性蛋白質的,不過作者推崇的是常醣常油常蛋白質「蔬食」,而不是以碳水化合物、澱粉為主的傳統素食。飲食上必要優先把必需脂肪酸及蔬菜優先補足,才來考慮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的攝取,碳水化合物澱粉要避免吃過多,傳統素食的高碳水化合物()及低必需脂肪酸進食方式,所易引發的疾病與上述「葛森療法」的副作用類似。

上圖:碳水化合物澱粉過多的傳統(錯誤)素食(資料來源:https://reurl.cc/AqzZEe)

 

四、錯誤的高蛋白質「阿金飲食」(Atkins diet)

「阿金飲食法」則是提倡低醣高蛋白質吃肉減肥法的典型錯誤例子,蛋白質明明是不能吃過多的,最多也不可超過每日熱量來源的10%。執行阿金飲食者,由於無節制的大量攝取各種肉類,蛋白質的攝取量佔總熱量來源往往高達60-70%。阿金(Dr.Robert Atkins)雖然提倡吃肉可減肥,但是阿金本人在72(2003)過世時,卻肥胖到117公斤,同時還罹患了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及心肌梗塞。因此後人都說阿金是死於自己的食譜。然而到了如今的2020年,仍然有不少人還在迷信盲從錯誤的阿金飲食法(如下圖)

 

上圖:低醣高肉類蛋白質的阿金(錯誤)飲食(資料來源:https://reurl.cc/kdQzNb)

五、蛋白質缺乏恐懼症的由來

既然人的食物中,並不需要吃下很高量的蛋白質,那為什麼「高蛋白」似乎成了可促進健康的代名詞呢?尤其是做重訓或是練健身、長跑者,大都被建議服用大量的高蛋白粉呢?

 

高蛋白質飲食之所以被廣為宣揚,並不是因為人類健康上的需求,而是出自於商人想要推銷高蛋白質產品來賺錢的商業動機。

 

錯誤的「高蛋白飲食」之發源地是美國,這乃是因為工業化之後,美國利用大型自動化耕耘及採收機所生產出來的過剩穀物,被利用來餵養出大量的牛豬等牲畜,為了向世界各地推銷這些具有很高商業經濟價值的肉品,因此畜牧業者就聯合起來,先是壟斷主導了美國小中大學飲食健康科學教科書的編寫,進而推廣到全世界,而美國乃是世界頂尖醫學大國,經過二百多年來的世界性宣導,「吃肉才會健康」的錯誤觀念,這謊言被說了數千萬億遍之後,已經成為真理了。

 

雖然在1994年,有一位叫約翰羅彬斯(John Robbins)的美國人,他出身富豪之家,是全世界最大的冰淇淋企業之子,他大學畢業後拒絕接管父親的事業,與妻子在西雅圖附近的小島過了7年回歸自然的簡樸生活之後,撰寫了一本揭穿高蛋白飲食商業陰謀的書,明言高蛋白飲食對人體健康及生態環保有極大的危害,並提倡人應吃素食的書,書名為Diet for a New America,中文翻譯的本書名為「新世紀飲食」。

 

這本書雖然成為推廣生態環保素食者的聖經,但是可能由於本書作者並未具有醫師身份或營養師專業背景,因此本書對於西醫學體制的影響甚微。這本「新世紀飲食」的最大缺憾,就是只有強調「吃素」,而對於植物性必需脂肪酸的好處及重要性著墨甚少。

 

不過到了2016年,終於有一位日本科學家「大偶良典」提出高蛋白飲食會抑制細胞自噬機制,進而誘發出各種疾病,甚至癌症的說法。有了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的光環與背書,相信今後人應吃「常」,而非「高」蛋白質飲食的概念,才會逐步被人們所接受。但是由於200多年來的積非成是的誤導以及商業利益的追逐,想要讓人們的飲食觀念回歸到「常醣常油常蛋白質」飲食的正常軌道,恐怕還要再花上數百年甚至上千上萬年吧。

 

六、蛋白質並非優質燃料

人體細胞粒線體可以直接代謝燃燒葡萄糖,產生能量(ATP)、水及二氧化碳(CO2)廢棄物,人體也可以把8個碳(C8)以上的脂肪酸,經由肝臟分解成酮體(BHB,AcAc)後,提供細胞粒線體作為燃料,酮體也同樣會產生能量(ATP)、水及CO2H2O廢棄物(如下圖)

 

因此葡萄糖與酮體都屬於優質燃料,葡萄糖的地位等同於汽車燃料中的柴油,而脂肪(酮體)的地位相當於汽油。這是因為脂肪酸(酮體)產生能量(ATP)的效率,高出葡萄糖約27%

 

而蛋白質則是最劣等的燃料,相當於劣質煤炭的地位。

 

大部分的蛋白質都無法被直接當成粒線體的燃料,而必須先轉換成葡萄糖。在這轉換過程中,就會附帶產生了大量的廢棄物,如尿素、尿酸、氨(NH3)及各種鹽類。(如下圖)

 

阿摩尼亞(NH3)具有強烈毒性,肝功能如果正常者,就算吃了再大量的蛋白質,肝臟還是可以把毒性強的NH3分解成毒性小的化合物,只是會把肝細胞操得太勞累,NH3的正常值為18-60 mg/dl

 

肝硬化或肝臟功能衰竭者,若吃多了蛋白質,因無法把NH3解毒,會容易導致NH3過高而引發肝昏迷,或肝性腦病變。

 

蛋白質的另一種代謝物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則由腎臟排出到尿液中,有慢性腎衰竭(尿毒症)者,蛋白質吃多了,蛋白質廢棄物無法經由腎臟排出體外。血液中的BUN、肌酸酐(Creatinine)、磷(P)及鉀(K),是尿毒症者的常見異常血液生化指標,需要經由腹膜或血液透析(洗腎)來排掉這些有毒物質。

 

人由嘴巴吃下的食物,如果沒有被消化吸收進入體內,就直接由肛門排出體外(糞便),被吸收進入人體血液中的物質,最後都由腎臟排出到體外(小便),就算腎功能尚可,如果吃下過多不必要蛋白質所產生的鹽類(鈣、磷、尿酸、草酸鹽等),也容易形成腎及膀胱結石。

 

七、吃錯食物易導致免疫失調

如果食物(醣、油脂、蛋白質)中主要成份的攝取比例不對及熱量過高時,人的免疫系統就很容易受到損害,產生了肥胖、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等慢性病。此次新冠狀病毒感染,在病死人口中,其中有很高的比例是有罹患上述慢性病者,也就是免疫系統失調者。

 

以美國為例,美國芝加哥市的黑人佔該市總人口的30%,但是新冠狀病死者中,黑人卻佔了70%,而聖路易斯市的數據更誇張,該市黑人佔總人口的25%,但新冠肺炎確診者中,有55%為黑人,病死患者中,黑人病死者佔了80%

 

有關黑人新冠肺炎病死率較高的現象,普遍被接受的解釋是,黑人罹患慢性病的比例遠高於白人,肥胖者也較白人多,這又跟收入較低的黑人,常用較低廉的碳水化合物來填飽肚子,以及嗜食甜食及常吃油炸食物等有關。

 

同樣是白人國家,德國的新冠狀病毒感染病死率只有2%,而美國、西班牙、義大利的新冠狀病毒感染病死率卻高達10-14%。這可能跟酷愛甜食、肥胖、過多肉類的飲食有關吧!而作者所接觸過的德國人發現,他們對飲食都比較遵守營養規則及節制不放縱。

 

 

根據一份於2017117日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上的研究報告顯示,對各種生物如酵母、蠕蟲、蒼蠅、小鼠、猴子等的熱量研究發現,熱量限制會延長實驗生物的壽命。例如有兩組恆河猴,一組限制飲食中的熱量,一組則放縱飲食,經過8年後,熱量控制組的恆河猴樣貌年輕,身體各方面的指數也較好,而放縱飲食組的恆河猴,外觀上顯得老態龍鍾,健康指標較差(如下圖)

 

上圖:左圖恆河猴熱量有節制,右圖為放縱飲食

資料來源:https://kknews.cc/science/e9269gr.html

 

成書於公元前99-26(B.C.99-26)的《黃帝內經》五常政大論中有如下一段文字敘述:「帝曰:有毒無毒,服有約乎。歧伯曰: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無毒,固宜常制矣。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穀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

 

最後四句:「穀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便過之,傷其正也。」指的就是「常醣常油常蛋白質」正常飲食。

 

受到新冠狀病毒感染而病死的患者,大部份都是有罹患各種慢性病或免疫力低下者,而維持正常免疫力的不二法門就是,「常醣常油常蛋白質」正常飲食,讓每個免疫細胞都有得到正確的養分。

 

不過,如果到了新冠狀病毒感染重危症的緊急關頭,如果只是強調要吃「常醣常油常蛋白質飲食」,那就緩不濟急了,而是應該吃「斷醣低蛋白高好油生酮飲食」,將在下一章節中,做進一步的說明。


1 則留言:

  1. 我就不吐嘈你的常醣生酮其實是中高碳水化合物飲食了,但是我要為阿特金斯正名,他是被抹黑的,他是死於在冰面滑倒重擊頭部導致器官受損,並非死於肥胖引起心臟病。雖然阿金飲食法最初的確過度強調蛋白質,但現在的阿金飲食法早已經過修正,這個坊間已經有出版中文書籍,建議你寫文還是多多查證資料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