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7日 星期四

撰寫「COVID-19新冠肺炎中藥氫氧氣救命自然療法」一書的動機與期許



出版日期 : 2020年12月15日
本書為繁體版,簡體及英文版籌備中

本書定價 400元 / 本
購買一本 : 350元 (含運費)
兩本以上 : 每本320元 (含運費)
可加入LINE(ID:0919730053)訂購


自序 :

撰寫「COVID-19新冠肺炎中藥氫氧氣救命自然療法」一書的動機與期許。

(作者:王群光醫師)


一、

我雖然不是專攻感染科的醫師,但是對於為何作為新冠肺炎的首發地,中國大陸只病死了4千多人,且在20204-5月就已全面復工,表示疫情受到了控制。反觀美國卻因新冠病毒感染而病死超過19萬人(2020911)的現象,感到很疑惑不解。

 

二、

猜想中國大陸必定有某些可治療及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的秘訣,於是就動了想要一窺探其究竟的念頭。

 

三、

經過數月鍥而不捨的努力,終於搞清楚了,原來中國大陸是採用了兩種可救新冠肺炎患者一命的有效方法 : 中藥與吸入氫氧混和氣。

 

四、

中藥方面乃是採用了一千八百年前(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的「清肺排毒湯」中藥處方,凡是得到新冠肺炎的,每人都發給一包包的水煎中藥(免費)。中藥對新冠病毒感染發揮了很關鍵的療效。

 

五、

美國等只採用西方醫療法的國家,是不會認同中藥的。不過台灣中醫藥委員會也有開發出「台灣清冠一號」中藥,且已通過了臨床試驗並將外銷歐美,但是由於台灣新冠感染的病例很少,因此未能有用武之地。

 

六、

美國對於因新冠肺炎引發細胞素風爆 (cytokine storm) 而瀕臨呼吸衰竭的患者,都一律做氣管內插管並給予氧氣做急救,但經插管急救的死亡率卻高達90%,而大陸某些被指定為新冠肺炎重點救治的醫院,並不是先做插管,而是先行給予吸入水電解氫氧混合氣(2H2+O2),大陸新冠抗疫領導人鍾南山醫師院士指出,如果單純給新冠肺炎患者吸入氧氣(O2),會使肺部過度氧化,產生更多自由基造成更大破壞,加重肺纖維化,而氫氣(H2)則是一種還原劑,可矯正過度氧化的弊端,更可以排除掉細胞內過多的酸與自由基代謝物毒素。中國有多家新冠重點救活醫院還達成重症零死亡的紀錄。

 

七、

由於得到COVID-19感染或施打疫苗後所產生的抗體,在2-5個月後就會消失殆盡,抗體一旦消失,人就有可能會受到第二度感染,因此施打1-2劑疫苗,也並非可一勞永逸的萬靈丹。新冠或其他新種病毒將會永遠與人類共生存在,為了避免受到病毒感染,或感染後不至於演變成重症死亡,就必須採用各種可提升強化免疫力的自然療法,這也是本書的重點之一。

 

八、

期許作者在本書所提倡與病毒和平共存的「救命自然療法」可以成為日後人類應對COVID-19乃至其他各種病毒感染的共通準則,既使千、萬年後,仍然能對人類持續作出貢獻。



2020年8月5日 星期三

COVID-19 新冠肺炎中藥氫氧救命自然療法 目錄 作者:王群光醫師




出版日期 : 2020年12月15日
本書為繁體版,簡體及英文版籌備中

第二章、人類與病毒互動的歷史回顧


一、病毒是生物嗎?

將近100年來,科學界對病毒認知的共識也一再改變,從最早認為病毒是一種毒物,然後是一種生命形式,接著又改觀成一種生物化學物質;到了今日(2020),病毒則被視為介於生命和無生命之間灰色地帶的物質,目前,科學家並不把病毒歸類於生物五界(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和動物)之中(見下圖) 





上圖:生物的五界分類

第一章、COVID-19(新冠肺炎)命名的緣由來龍去脈


一、2020年農曆年(1)前後,中國武漢爆發不明原因肺炎,稍後其禍首被

認為一種以前不曾見過的冠狀病毒。有關此病毒之命名,之前曾有人猜測,世界衛生組織(WHO)會不會比照同樣由冠狀病毒引起的「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而把這個新疾病命名為「武漢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

但是最後世界衛生組織卻宣佈此肺炎的正式名稱為「COVID-19」,COVID-19,乃是CoronaVirus Disease 2019的縮寫。中文名稱翻譯為「新冠狀病毒」。「新」乃是相對於之前發生的SARSMERS的舊型冠狀病毒而言。

二、以往傳染病命名難離地域政治文化因素

新冠疫情在中國武漢先爆發,名稱卻如此「去中國化」,這是有些典故的。其實歷史上諸多傳染病的命名,一直離不開政治文化因素,某些帶有國家、區域、動物名稱的命名,也曾引起特定國家和人民抗議,甚至導致無辜動物遭受不必要的撲殺,也容易讓人誤以為疫情僅限於某些區域。舉例如下:

1. 疾病命名曾經被抗議的傳染病很多,其中之一為「退伍軍人症」。1976年夏天,美國退伍軍人在費城辦聚會,釀成221人染上肺炎,34人死亡。後來美國疾管中心確認是會場水源受到病原菌汙染所致,故命名為退伍軍人症。美國退伍軍人相關團體曾提出抗議,但傳染病名稱一旦通用就很難再行更改。

第三章、新冠病毒分為A、B、C三型的科學研究報告


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起源為何,至今仍爭論不休,甚至引起美中兩國之間的政治口水戰,但由於疫情先在大陸武漢大規模爆發,讓外界普遍認為該地為病毒起源地。不過據劍橋大學研究團隊指出,新冠病毒在全球至今已有3種病毒株,而這場大流行起源地大陸武漢,在當地流行的新冠病毒,實際上已經是突變後的B型,而最原始的病毒基因組A型,主要出現在美澳;而在新加坡與歐洲流行的,則為由B型衍生的C型病毒。B型病毒株是中國境內(即武漢)的主要類型,且並沒有傳播出東亞地區。

 

據英國劍橋大學《新冠病毒:以遺傳網絡分析大流行起源》COVID-19: genetic network analysis provides ‘snapshot’ of pandemic origins一文中利用「遺傳網絡」追蹤自201912月至20203月全球160基因組後,初步以地圖方式呈現病毒基因演變與擴散方式。







研究分析顯示,新冠病毒跟蝙蝠與穿山甲身上的冠病毒基因最為接近、最初傳到人類身上的病毒基因組的A型,雖然有出現在武漢,但與在大陸主要流行的新冠病毒基因組並不相同。相反的,在大陸流行的反而是由A型演變而成的B型,並可最早追朔至2019年聖誕夜,而且是曾在武漢居住過的美國人身上,發現過其他A型病毒已變異。

 

研究指出,A型病毒主要出現在澳洲與美國等地,並造成當地超過40萬起確診病例,其中2/3的美國病例樣本為A型冠病毒感染;而從B型演變而來的C型,主要是在歐洲等地,尤其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瑞典以及英國等地流行,而C型未能在大陸找到樣本,不過曾在新加坡、香港以及南韓出現過。

 

 

研究人員指出,在武漢主要流行的B型冠狀病毒,同樣也在亞洲地區流行,但此一B型分枝在本區域內並未進一步演變,推測可能是武漢封城減緩了加速族群遺傳突變的「奠基者效應」,或者B型已經適應亞洲環境,導致突變速度減緩。

 

該文第一作者、劍橋大學遺傳學家佛斯特Peter Forster表示,這項科技最廣為人所知的應用,是藉由DNA來追蹤史前人類的人口遷徙,並表示這應該是首次被用來追蹤新冠病毒的傳染途徑;他強調,新冠病毒有太多快速突變,導致難以完整追蹤新冠病毒的演化樹,研究人員也使用了數學演算,才將合理的病毒演化樹予以呈現。

 

以上這項研究於202038日刊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411002013-260408?chdtv


第四章、新冠病毒感染侵犯的各種部位及症狀


一、WHO早期公佈的新冠肺炎患者十大典型症狀

世界衛生組織(WHO)2020220,根據中國武漢55924確診病例,所統計公佈COVID-19肺炎的十大典型症狀,依序為發燒(87.9%)、乾咳(67.7%)、倦怠(38.1%)、有痰(33.4%)、呼吸急促(18.6%)、肌肉或關節痛(14.8%)、喉嚨痛(13.9%)、頭痛(13.9%)、發冷(11.4%)、噁心或嘔吐(5.0%)

 


第五章、新冠快篩的假陰陽性及普篩


一、如何確診冠病毒感染

1. 電子顯微鏡直接找到病毒:若想要確診是否有冠病毒感染,最早期是需要用棉棒擦拭(疑似)患者喉嚨,採取其黏膜上的分泌物樣品,送給檢驗單位做檢測。
由於冠狀病毒個體非常小,只有紅血球的六十分之一的大小,因此用普通的顯微鏡無法看到病毒,只能依賴電子顯微鏡來直接尋找發現病毒。


2.  最早期的做法,是要在電子顯微鏡下找到檢體中的新冠病毒,才可確診此人有否被新冠病毒感染到,也就是其檢測結果為陽性。要是找不到新冠病毒,那麼檢測結果就是陰性。


紅血球、細菌及病毒大小比較

生物種類

大小(奈米,nm)

紅血球

6000nm-9000nm

細菌

2000-3000nm

冠狀病毒

100nm

註:1奈米(nm)=十億分之一公尺

 

3. 快速篩檢:世界各國紛紛開發出各種快篩試劑,雖然其準確率尚未令人滿意,也就是有假陰性過高,甚至假陽性的問題,但由於快速方便,還是被廣泛採用,大家對假陰、陽性的問題常避而不談或一語帶過。


二、何謂「假陽性」與「假陰性」

在冠狀病毒肺炎的診斷上,假陽性的狀況很少聽說,但是「假陰性」的情況則屢有報導。例如患者明明都已經因為肺炎感染而住院了,但就是無法由送來的患者檢體中,發現冠狀病毒或是快篩呈現陰性。但是經過多次反覆的採樣檢測後,最終才在檢體中找到冠狀病毒或快篩呈陽性,這種情況就叫「假陰性」。

 

假陰性的典型案例:

以中國大陸第一位因冠病毒肺炎殉職的李姓醫師為例,說明假陰性的例子。

1. 李醫師於201912月就發現了他任職的醫院中有7為肺炎患者。

2. 李醫師於202018日診治過一位老年肺炎患者。他110日開始咳嗽,111日發燒,112日住院。

3. 131之前的多次檢體,冠狀病毒檢測均為陰性,到了21日的檢體,才找到了冠狀病毒,檢測報告為陽性。

4. 李醫師於202027日淩晨,經搶救無效而宣告死亡。


三、快篩的假陽性與假陰性會引發危機

1. 生物科技較發達的國家,莫不自行開發可篩檢是否有新冠病毒感染的快篩試劑。但是都難以做到 100%的準確性,也就無法完全避免假陽性或假陰性的問題。

2. 假陰性:患者已經有很明顯的新冠病毒感染症狀,但是快篩卻檢測不出來,無法證明他有得到新冠病毒感染,如果是做入境旅客的快篩檢測時,明明有被感染的旅客,卻因為快篩為陰性,被允許入境,那麼他就會成為一位新冠病毒傳播者,成為防疫上的破口。

3. 假陽性:可能由於快篩試劑的問題,明明是沒有受到新冠病毒感染者,卻被快篩診斷為陽性(有感染),這就會造成此人含冤莫白的被隔離起來,在有些管制比較強的地區,甚至會被強制性的關在負壓病房中,隔離滿14天才被放出來重獲自由。

4. 假陰性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試劑品質不佳,或採樣時的差錯,但是各主辦單位都避免去談到快篩準確性的問題。當作假陰性、假陽性都等於”0”

 

一、全民新冠普篩的重要性

根據2020424日中時新聞網報導,新加坡政府考慮改採更「主動積極(aggressive)的防疫策略」,包括對其全國570萬人口進行大量篩檢(mass testing)202098日媒體報導,香港也做了百萬人的普篩。台灣新冠防疫中心並未曾表示要做全面普篩。對於出境旅客也未做每人普篩,導致自台灣出境旅客被入境國篩檢出陽性者有13例人,成為由台灣輸出國外的確診案例。

 

由於未做普篩,因此台灣的新冠確診人數至202098日止,還維持在494人。成了防疫中心自稱「防疫有成」的定心丸。但台灣防疫中心由於不執行邊境篩檢,無法與他國家洽簽定旅遊泡泡。成了提升來台觀光客人數的致命傷。

 

彰化衛生局日前啟動萬人普篩作業,原本期望民眾活動能更新安,沒想到竟衍生出「政治風暴」;彰化新台大公衛學院與冠病毒血清抗體陽性率為萬分之8.3,許多業者及學者都認為,「唯有進行普篩」,民眾才能更自由的消費、聚餐、到遊樂園玩,經濟才能更正向循環。

 

如果彰化的萬分之8.3陽性率可信的話,放大到全台來看,則台灣曾被新冠感染者至少有19,090人,而非494人;計算方式:萬分之8.3 0.000830.00083乘台灣總人口數2300萬人(0.00083x23,000,000=19090),得出19090人確診的結論。


五、台灣「核酸及抗體快篩試劑的發展」

目前台灣還無法自行量產製造快篩試劑及抗體檢測劑。台灣食藥署一直到2020年8月27日才核准第一件抗原快篩劑,凸顯境內快篩技術研發的瓶頸與落後。至今申請核准專案製造的僅有19家業者,目前共17件產品通過許可,可以開始進行量產。


台灣快篩試劑廠商核准表



資料來源:食藥署 製表:陳人齊